最权威的全网担保平台

思政案例

《土壤学》-李比希的“错误之柜”

发布者:《土壤学》-李比希的“错误之柜”  时间:2017-06-16 22:04:10  浏览:

讲授课程:土壤学

讲授章节:土壤学发展概况

讲授目的及效果:通过讲述土壤化学学派奠基人——李比希的故事,引导员工不要畏惧困难和失败,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教训,善于观察生活学习中的细节,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思考。

 

尤斯图斯·冯· 李比希 ,男爵(Justus von Liebig,1803年5 月12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,1873年4月18日逝世于德国慕尼黑)是一位德国化学家,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生物化学,他创立了土壤农业化学学派。作为大学教授,他发明了现代面向实验室的教学方法,因为这一创新,他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教育家之一。他发现了氮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,因此也被称为“肥料工业之父”。

在著名化学家巴拉尔发现元素溴的前四年,李比希曾试着把海藻烧成灰,用热水浸泡,再往里面通氯气。他发现,在残渣底部沉淀着一种棕红色的液体。他反复几次都得到同样的结果。如果继续下去,完全有条件从这瓶液体中发现新元素溴。但是,李比希根本就没有做认真的化学分析,只是想,这些东西是通了氯气得到的,说明海藻中的碘和氯起了化学反应,生成了氯化碘。于是他在瓶子上贴了一个标签,上面写着“氯化碘”,然后就把这瓶液体放在柜子里,一放就是四年。1826 年8月14日,法国化学家波拉德宣布,发现了性质介于氯和碘之间的新元素溴,这一发现,震惊了化学界。李比希看到了波拉德的报告后,顿时想起他放到柜子里的那瓶“氯化碘”,他赶紧翻箱倒柜,找出了那瓶棕色液体,认真地进行了化学分析,分析结果使他激动又痛心。原来,那瓶棕色液体不含有氯,也不含有碘,更不是他猜测的“氯化碘”,其成分正是波拉德发现的新元素溴。如果李比希采取严格的科学态度,认真分析那瓶棕色液体,那么发现元素溴的不是波拉德,而将会是李比希。 李比希失之交臂,他懊悔极了,恨自己粗心大意,恨自己进行了大半辈子的化学研究,却缺乏严格的科学态度。他为了警诫自己,特别把那瓶棕色液体放在原来的柜子里,并把柜子搬到大厅中,在上面贴上一个工整的字条:“错误之柜”。而且,他还把瓶子上的标签揭了下来,用镜框装上,挂在床头,不但自己看,还给朋友们看。李比希接受教训后,善于在异常现象发现问题,又能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,所以成为化学史上的巨人。李比希用“错误之柜”警惕自己,教育员工。

 

Copyright © 最权威的全网担保平台(中国)控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